【成语名称】文恬武嬉
【成语读音】wén tián wǔ xī
【成语解释】恬:安闲;嬉:玩乐。文官安闲自得,武官游荡玩乐。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,吃喝玩乐,不关心国事。
【成语出处】唐·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相臣将臣,文恬武嬉,习熟见闻,以为当然。”
【成语造句】今者文恬武嬉,宜若可为安静之计。(宋·陈亮《与章德茂侍郎》二)
【近 义 词】尸位素餐
【反 义 词】文治武功、克己奉公
【成语用法】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【常用程度】常用成语
【感情色彩】中性成语
【成语结构】联合式成语
【成语正音】恬,不能读作“ɡuā”。
【成语形式】ABCD式的成语
【相关查询】ABCD式的成语、并列式成语、带嬉字的成语、带恬字的成语、带文字的成语、带武字的成语
【成语接龙】、第二个字是恬的成语、文开头的成语、文结尾的成语、第三个字是武的成语
文恬武嬉成语接龙:
嬉皮笑脸 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。
嬉笑怒骂 嬉:游戏。比喻不论什么题材和形式,都能任意发挥,写出好文章来。
西窗剪烛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,盼望相聚夜语。后泛指亲友聚谈。
惜墨如金 惜:爱惜。爱惜墨就象金子一样。指不轻易动笔。
羲皇上人 伏羲氏以前的人,即太古的人。比喻无忧无虑,生活闲适的人。
惜玉怜香 惜、怜:爱怜;玉、香:比喻女子。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。
嬉皮笑脸 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。
惜指失掌 惜:吝惜。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。比喻因小失大。
息事宁人 息:平息;宁:使安定。原指不生事,不骚扰百姓,后指调解纠纷,使事情平息下来,使人们平安相处。
熙来攘往 形容人来人往,非常热闹拥挤。
息息相关 息:呼吸时进出的气。呼吸也相互关联。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。
熙熙攘攘 熙熙:和乐的样子;攘攘:纷乱的样子。形容人来人往,非常热闹拥挤。
吸风饮露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。
膝痒搔背 膝部发痒,却去搔背。比喻力量没有使在点子上。
犀角烛怪 借以赞美诗文的深刻。
希世之珍 希世:世上希有;珍:宝物。世间罕见的珍宝。比喻极宝贵的东西。
犀牛望月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。
希旨承颜 指言语行动迎合上级的意图。
蹊田夺牛 蹊:践踏;夺:强取。因牛践踏了田,抢走人家的牛。比喻罪轻罚重。
悉索敝赋 悉:全部;索:尽;敝:谦辞,谓不精良。指尽全国所有的兵力。也指拿出所有的一切来供应。
习焉不察 习:习惯;焉:语气词,有“于此”的意思;察:觉察。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,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。
文恬武嬉的意思是恬:安闲;嬉:玩乐。文官安闲自得,武官游荡玩乐。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,吃喝玩乐,不关心国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