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手拈来
成语拼音:
xìn shǒu niān lái
是否常用:
常用成语
感情褒贬:
中性成语
结构类型:
连动式成语
形成年代:
古代成语
标准拼音:
拈,不能读作“zhān”。
繁体字形:
信手拈來
英文翻译:
have one's words at hand
信手拈来成语造句
1、他熟记许多成语,写文章时便能信手拈来,毫不费力。
2、在这样的窗下才会信手拈来“花落子规啼,绿窗残梦迷”、“灯在月胧明,觉来闻晓莺”、“鸟雀呼晴,侵晓窥檐语”这样水灵灵的句子。
3、在我长大的小村庄,春天的阳光照耀着青山绿水,清风拂过,花香四溢,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信手拈来,仿佛时光已经凝固,永远停留在那个美好的瞬间。
4、面对困境和挑战,我始终保持信心和勇气,灵感总是信手拈来,给我指引前进的方向,让我永不放弃追逐梦想的勇气。
5、每当我迎着晨曦的微风踏上征程,身心饱满地投入工作,熟练地运用我学到的知识和技能,真切地感受到职业成长带给我的满足感,仿佛成功之门就在我指尖,信手拈来。
成语信手拈来单字解释
信读音:xìnshēn
信xìnshēn
[xìn]
1.诚实,不欺骗:~用。~守。~物。~货。~誓旦旦。
2.不怀疑,认为可靠:~任。~托。~心。~念。
3.崇奉:~仰。~徒。
4.消息:~息。杳无音~。
5.函件:~件。~笺。~鸽。~访。
6.随便,放任:~手(随手)。~步(随意走动,散步)。~笔。~意。
7.同“芯2”。
8.姓。 。
[shēn]
1.古同“伸”,舒展开。
2.古同“伸”,表白。
一枝春信
赏信必罚
言信行直
其言必信
手读音:shǒu
手shǒu
1.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。
2.小巧而便于拿的:~册。~枪。
3.拿着:人~一册。
4.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:炮~。拖拉机~。能~。选~。
5.亲手:~植。~书。
6.指本领、手段等:妙~回春。眼高~低。心狠~辣。
爱不释手
七脚八手
七郤八手
眼乖手疾
拈读音:niān
拈niān
用手指头夹;捏:信手~来。注:拈,旧又读niǎn,同“撚”“捻”,义为“用手指搓”。《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》据此将“撚”处理为“拈”的异体字。但今天“用手指搓”的意义多使用“捻”,而在“拈”字下只注niān音,义为“用手指夹取”。因此,今天“拈”(niān,用手指夹取)与“撚”(niǎn,用手指搓)音义都不同,二者已不存在异体关系,不再将“撚”作为“拈”的异体字。
信手拈出
拈题分韵
拈酸泼醋
拈酸吃醋
来读音:lái
来lái
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~往。~宾。~信。从县里~了几个干部。
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~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~了。
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~。~一盘棋。~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~。何必~这一套?
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~。这个歌我唱不~。
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~念一遍。大家~想办法。
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~了。他回家探亲~了。
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~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~说服他呢?
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~?
9.未来的:~年。~日方长。
10.姓。
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~是新春。不愁吃~不愁穿。黑白桑葚~大樱桃。
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~。各条战线传~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
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~。一觉醒~。说~话长。看~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~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
远来的和尚会念经
病来如山倒
一阳来复
北去南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