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入膏肓
成语拼音:
bìng rù gāo huāng
是否常用:
常用成语
感情褒贬:
贬义成语
结构类型:
主谓式成语
形成年代:
古代成语
标准拼音:
肓,不能读作“mánɡ”。
繁体字形:
病入膏肓
英文翻译:
regarded as hopeless
病入膏肓成语造句
1、如果思念是种病,我已病入膏肓;如果距离是种美,我已丑陋至及;如果爱情是在犯罪,我已被判死刑;如果爱你需要崩溃,我至死不悔,只要你开心就美!
2、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,何至于病入膏肓,一命呜呼呢?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,又怎么能出现“贞观之治”呢?善纳人言者,昌;不纳人言者,亡。
3、以强权维持的残酷秩序,只是在惯性作用下,勉强维持五行大帝国的往昔荣耀,可是歌舞升平的社会表面下,统计体系却已病入膏肓、积重难返。
4、扁鹊发现蔡桓公已是病入膏肓,便逃往秦国去了。
5、如果思念是一种病,我已病入膏肓;如果眷恋是一种病,我已无可救药。今天530,我想你,只想告诉你我的心意:想你,想你,好想你,真的好想见到你!
成语病入膏肓单字解释
病读音:bìng
病bìng
1.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:疾~。心脏~。他的~已经好了。
2.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:他着了凉,~了三天。
3.害处;私弊:弊~。
4.缺点;错误:语~。通~。
5.祸害;损害:祸国~民。
6.责备;不满:诟~。为世所~。
病来如山倒
谢公扶病
求民病利
多病多愁
入读音:rù
入rù
1.进去。与“出”相对:~场。~冬。
2.参加:~伍。~团。
3.合乎;合于:~情~理。
4.收入:岁~。
5.入声。
一字入公门
入入贴贴
量入制出
恶言不入于耳
膏读音:gāogào
膏gāogào
[gāo]
1.脂肪,油;肥肉:焚~继晷(guǐ)。
2.糊状的东西:牙~。药~。
3.中成药剂型之一。在常温时为固体、半固体或半流体的制品。可分为内服膏、外贴膏、外敷膏:益母草~。狗皮~。紫草~。
4.肥沃:~壤。
[gào]
1.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的转动部位上,使润滑:~车。
2.把毛笔蘸墨后在砚台上掭:~笔。
膏烛以明自煎
愧及膏肓
纨袴膏梁
渟膏湛碧
肓读音:huāng
肓huāng
古指人体内心脏下膈膜上的部位。
愧及膏肓
膏肓泉石
膏肓之疾
病染膏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