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辄得咎
成语拼音:
dòng zhé dé jiù
是否常用:
常用成语
感情褒贬:
中性成语
结构类型:
偏正式成语
形成年代:
古代成语
标准拼音:
辄,不能读作“chē”。
繁体字形:
動輒得咎
英文翻译:
be blamed for whatever one does
动辄得咎成语造句
1、他在原单位人际关系没处理好,动辄得咎,于是提出调职的要求。
2、但在孔子生前,他却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,经常挨批,就像子路一样,总也不讨老师的喜欢。
3、我的弟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,每一次考试他都能取得好成绩,这让我感到非常羡慕和自豪。然而,他的成功也让我动辄得咎,因为我感到自己不够努力和勤奋。
4、作为一个家长,我时常担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,希望能给他们最好的教育资源。然而,当我的孩子犯错时我却总是动辄得咎,责怪自己没有好好教育他们,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指导。
5、在工作中,我常常担任领导的角色,负责指导和协调团队的工作。然而,当团队出现问题或者任务无法完成时,我往往会动辄得咎,责怪自己没有做好领导的职责,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。
成语动辄得咎单字解释
动读音:dòng
动dòng
1.(事物)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(跟“静”相对):流~。风吹草~。你坐着别~。
2.“働”是“劳动”的“动(動)”的异体字。
3.改变(事物)原来的位置或样子:搬~。挪~。改~。~用。兴师~众。
4.使用;使起作用:~笔。~手。~脑筋。
5.触动(思想感情):~心。~怒。~了公愤。
6.感动:~人。不为亲情所~。
7.吃;喝(多用于否定式):这病不宜~荤腥。他向来不~酒。
8.动不动;常常:~辄得咎。影片一经上演,观众~以万计。
一举一动
名动天下
按甲不动
蜚潜动植
辄读音:zhé
辄zhé
文言副词。就;总是:浅尝~止。动~得咎。
欲吐辄止
有求辄应
辄鲋之急
辄作数日恶
得读音:déde
得déde
[dé]
1.得到(跟“失”相对):取~。~益。不入虎穴,焉~虎子。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~些好处。
2.演算产生结果:二三~六。五减一~四。
3.适合:~用。~体。
4.得意:自~。
5.完成:饭~了。衣服还没有做~。
6.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,表示同意或禁止:~,就这么办。~了,别说了。
7.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,表示无可奈何:~,这一张又画坏了!
8.助动词。用在别的动词前,表示许可(多见于法令和公文):这笔钱非经批准不~擅自动用。
9.用在别的动词前,表示可能这样(多用于否定式):水渠昨天刚动手挖,没有三天不~完。
[de]
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动作已经完成(多见于早期白话):出~门来。
[děi]
1.助动词。需要:这个工程~三个月才能完。修这座水库~多少人力?
2.“得”的否定是“无须”或“不用”,不说“不得”。
3.助动词。表示揣测的必然:快下大雨了,要不快走,就~挨淋。
4.舒服;满意:这个沙发坐着真~。
一举两得
反行两得
赘壻得牛
势不得已
咎读音:jiù
咎jiù
1.过失;罪过:~由自取。
2.责备;处分:既往不~。
3.凶:休~(吉凶)。
责躬引咎
无誉无咎
难辞其咎
进退惟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