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意思】:自己人互相惊动扰乱,造成不安。
【用法分析】:自相惊忧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【成语来源】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七年》:“郑人相惊以伯有,曰:‘伯有至矣!’则皆走,不知所往。”
【成语结构】:主谓式成语
【使用程度】:一般成语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【成语拼音】:zì xiāng jīng rǎo
【成语声母】:ZXJR
【自相惊忧的近义词】:惊魂未定、惊慌失措
【自相惊忧的反义词】:泰然处之、泰然自若、满不在乎
【近似成语】:
忧心悄悄:忧虑不安貌。
忧心忡忡:忡忡:忧愁不安的样子。心事重重;十分忧愁。
忧盛危明:犹言居安思危。
忧患馀生:指饱经艰难困苦之后留存下来的生命。
忧国奉公:心怀国家,努力做好工作。
【成语接龙】:
自相惊忧 → 忧心如捣 → 捣虚撇抗 → 抗尘走俗 → 俗不可医 → 医时救弊 → 弊帚千金
金枝玉叶 → 叶瘦花残 → 残羹冷饭 → 饭囊酒瓮 → 瓮天之见 → 见怪非怪 → 怪诞诡奇
奇才异能 → 能伸能屈 → 屈打成招 → 招财进宝 → 宝刀不老 → 老生常谈 → 谈笑自如
如临深谷 → 谷马砺兵 → 兵无常形 → 形势逼人 → 人来客往 → 往返徒劳 → 劳苦功高
高世骇俗 → 俗不可医 → 医时救弊 → 弊帚千金 → 金镶玉裹 → 裹足不前 → 前街后巷
【相关成语】:
带“自”字的成语 | 带“相”字的成语 | 带“惊”字的成语 | 带“忧”字的成语 |
---|---|---|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