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意思】:利:利益、私利;令:使;智:理智;昏:昏乱;神志不清楚。形容因贪图私利;使人头脑发昏;甚至失去理智。
【用法分析】:利令智昏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【成语来源】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》:“鄙语曰:‘利令智昏。’平原君贪冯亭邪说,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,邯郸几亡。”
【褒贬解析】:贬义成语
【成语结构】:主谓式成语
【使用程度】:常用成语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【成语拼音】:lì lìng zhì hūn
【英语翻译】:Profit makes wisdom blind.
【成语声母】:LLZH
【成语分辨】:利令智昏和“见利忘义”;都含有“为私利而做事”的意思。有时可通用。但利令智昏偏重于“智昏”;即头脑发昏的意思;而“见利忘义”偏重于“忘义”;“忘掉道义”。
【利令智昏的近义词】:见利忘义、利欲熏心
【利令智昏的反义词】:见利思义、舍生取义
【成语故事】:战国时代,各诸候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,经常发动战争。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,占领了韩国的一块土地野王。在野王邻近有另一块土地上党,他们的地方官员看到野王轻易地就被秦军攻下,怕上党也守不住,就写信给赵国,表示愿意归顺,希望得到赵国的庇护。 赵国的君臣们对于要不要接受上党的归顺,意见不一,大家展开激烈的争论。平原君赵胜说:“上党这么大块的地方,我们不用出一兵一卒,就可以得到,为甚么不要呢?”平阳君反对说:“就是因为不花力气得到好处,轻易要了,恐怕会招来大祸。”赵王因为不想失去这块到嘴的肥肉,便支持平原君的主张,并且派他去接收上党,把它划为赵国的领地。秦国知道后,认为赵国存心和自己作对,就命令白起率大军去攻打赵国。结果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全部被秦军歼灭,国都邯郸也被围困,后来平原君带毛遂去楚国,说服楚王联赵抗秦,最后楚国出兵,才解除了赵国的邯郸之围。 赵王和平原君因为贪图眼前可以获得上党土地的利益,而差点导致赵国灭亡。后人便形容他们的行为是“利令智昏”。
【成语造句】:
1、造句网。。原创和收集优质句子,使您在造句的同时,还能学到有用的知识。
2、那些利令智昏的人,最终难逃法网。
3、黄金市场开始展露利令智昏的一面。
4、就为了这几个臭钱,他竟昧著良心犯下此案,真是利令智昏。
5、他利令智昏,竟然贩卖毒品,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
6、贩卖毒品的人真是利令智昏,这可是祸国殃民的罪行。
7、撒旦主张将仁慈给与应得其之人,而不是将爱浪费在利令智昏的人身上。
8、要防备日本利令智昏,铤而走险。
9、你看到有多少人是因为利令智昏而结束人生的。
10、马其顿现在已迁移到东南偏东,并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,因为他们利令智昏初升的太阳。
【成语接龙】:
利令智昏 → 昏天暗地 → 地动山摧 → 摧眉折腰 → 腰缠万贯 → 贯盈恶稔 → 稔恶藏奸
奸掳烧杀 → 杀马毁车 → 车击舟连 → 连车平斗 → 斗筲之器 → 器宇轩昂 → 昂头阔步
步月登云 → 云消雨散 → 散阵投巢 → 巢林一枝 → 枝分叶散 → 散阵投巢 → 巢林一枝
枝附叶着 → 着人先鞭 → 鞭长驾远 → 远涉重洋 → 洋为中用 → 用尽心机 → 机关算尽
尽付东流 → 流言惑众 → 众所周知 → 知雄守雌 → 雌雄未决 → 决胜千里 → 里应外合
【相关成语】:
带“利”字的成语 | 带“令”字的成语 | 带“智”字的成语 | 带“昏”字的成语 |
---|---|---|---|